数据 ID 13b7e5bce562ef62 |
药品通用名 盐酸二甲双胍片 |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13054 |
药品类别 化学药品 |
药品包装规格 0.25g*10片*6板 |
剂型 片剂 |
给药方式 口服给药 |
生产企业 山德士(中国)制药有限公司 |
ATC 分类 XA10B |
ATC 名称 非胰岛素类降血糖药 |
是否原研药否 |
是否通过一致性评价否 |
上市许可人 山德士(中国)制药有限公司 |
上市许可持有人地址 广东省中山火炬开发区国家健康基地辉凌路8号 |
上市批准时间 2015-10-09 |
药监局状态已退市 |
是否国产药品否 |
条形码 6945471900111 |
医保药品编码 XA10BAE021A001010100863 |
药品禁忌 重大手术者禁用 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严重外伤者禁用 老年人慎用 严重感染者禁用 肺功能不全者禁用 哺乳期妇女禁用 严重心脏病患者禁用 酗酒者禁用 严重肺病患者禁用 维生素B12缺乏患者禁用 叶酸缺乏患者禁用 铁缺乏患者禁用 孕妇禁用 10岁以下儿童禁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禁用 肝功能不全者禁用 心力衰竭患者禁用 乳酸性酸中毒史者慎用 2型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患者禁用 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禁用 |
药品适应症 2型糖尿病 高胰岛素血症 |
药品成分 盐酸二甲双胍 |
成分 主要成份为盐酸二甲双胍 化学结构式: |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
适应症 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肥胖和伴高胰岛素血症者,用本药不但有降血糖作用,还可能有减轻体重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效果。对某些磺酰脲类疗效差的患者可奏效,如与磺酰脲类、小肠糖苷酶抑制剂或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合用,较分别单用的效果更好。亦可用于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以减少胰岛素用量。 |
规格 0.25g |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开始一次0.25g,一日2~3次,以后根据疗效逐渐加量,一般每日量1~1.5g,最多每日不超过2g。餐中或餐后即刻服用,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
不良反应 二甲双胍治疗时可能会发生以下不良反应。 频率的定义为:十分常见(≥1/10);常见(≥1/100至<1/10);不常见(≥1/1,000至<1/100); 罕见(≥1/10, 000至<1/1,000>);非常罕见(<1/10,000);不详(无法根据可用的数据估算)。 神经系统疾病 常见:味觉障碍 胃肠道疾病 非常常见:胃肠道症状,例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食欲不振。这些不良作用最常发生在治疗开始阶段,大多数病例可自行缓解。出于预防的目的,建议每日服用用2-3次本品,餐中或餐后服用。缓慢增加剂量也可以改善胃肠道的耐受性。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非常罕见:皮肤反应如红斑、瘙痒、荨麻疹 代谢和营养疾病 非常罕见: -乳酸酸中毒(见注意事项) -二甲双胍长期使用时对维牛素B12的吸收减少,血清水平下降。如果患者发牛了巨幼红细胞贫血,应当考虑这一病因。 肝胆疾病 非常罕见:有肝功能异常或肝炎的散发报告,停用二甲双胍后可缓解。 |
注意事项 对二甲双胍可能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警告: 乳酸性酸中毒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可能发生于给予本品治疗时二甲双胍在体内的蓄积,发生该症的致死率约50%。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也可能与多种病理生理条件有关,包括糖尿病以及当出现显著的组织低灌注和血氧不足。乳酸性酸中毒的特征表现为血液中乳酸盐水平升高 (>5mmol/L),血pH降低,伴有阴离子间隙增加和乳酸盐/丙酮酸盐比例增大的电解质紊乱。如果二甲双胍可能是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原因,则二甲双胍的血浆浓度水平一般>5 μg/ml。 据报道,接受盐酸二甲双胍的患者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概率非常低(约0. 03/1000患者一年, 约0.015致死例/1000患者一年),所报道的病例主要发生于有明显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中,包括内源性肾病和肾低灌注患者,且通常在同时进行多重内/外科治疗以及接受多种药物的患者中。必须接受药物治疗的充血性心衰患者,尤其是患有非稳定性或急性心衰的患者,容易出现低灌注和血氧不足的危险,是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高危人群。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险随着患者肾功能不全 的程度以及年龄增大而增加。采取定期监测接受二甲双胍患者的肾功能以及给予最小有效剂量的二甲双胍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乳酸性酸中毒发生的危险,对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对于年龄≥80岁的患者,因为这类患者较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只有通过测定肌酐清除率显示肾功能没有降低后才能给予本品。当出现任何与血氧不足、脱水和脓血症有关的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本品。因为肝功能受损会明显限制其对乳酸盐的清除能力,本品应避免在临床或实验室肝病症状的患者中使用。服用本品的患者应注意避免急性或慢性过量酒精的摄取,因为酒精可增强二甲双胍对乳酸盐的代谢作用。此外,在接受血管内造影术或任何外科手术前应暂时停止使用本品。 乳酸性酸中毒的发作通常比较轻微,仅伴有些非特殊症状如不适、肌痛、呼吸不畅、嗜睡以及非特殊性腹部不适等。可能出现相关的体温降低、低血压以及伴有更明显酸中毒迹象的抵抗性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及医生均应充分意识到出现这些症状可能的重要意义应指导患者在出现这些症状时立即通知医生直到清楚这一状况前均应停止使用本品。血清电解质、酮、血糖,特别是血pH 值、乳酸盐水平甚至血液中二甲双胍的水平都是有参考价值的.如果患者稳定使用某剂量的本品时,那些服用二甲双胍初始治疗时较常见的胃肠道症状,可能与药物无关。此后发生的胃肠道症状可能是由于乳酸性酸中毒以及其他严重的疾病所引起。 接受本品的患者空腹时静脉血浆中的乳酸盐水平超过正常值的上限但低于5mmol/ L时,未必表明发生乳酸性酸中毒,这种情形可用其他机制进行解释。例如未能很好控制糖尿病或肥胖,剧烈运动或样品处理的技术问题(也见注意事项)。对于缺少酮症酸中毒(酮尿和酮血症)迹象却伴有代谢性酸中毒症的糖尿病患者,可怀疑为乳酸性酸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急症患者必须入院治疗。正在服用本品的乳酸性酸中毒患者应立即停止使用本品,并迅速采取常规支持性侧定。因为二甲双胍可被透析除去(在血液动力学良好的条件下清除率可达170ml/ min),推荐立即进行血液透析以校正酸中毒并除去蓄积的二甲双胍这种处理方法可迅速改善症状并恢复病情。 肾功能 由于二甲双胍通过肾脏排泄.因此在治疗前及开始治疗后应当定期测定肌酐清除率(可以使用 Cockcroft-Gau1t公式通过血肌酐水平估算): —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至少每年测定一次, —肌酐清除率低于正常下限的老年受试者至少每年测定2-4次。 老年受试者的肾功能减退很常见,且无症状。当肾功能可能受损的情况下.例如开始使用降压治疗、利尿剂治疗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时应当特别注意。 使用碘化造影剂 在影像学检查中向叙管内注射碘化造影剂可能会导致肾衰,因此在检查开始前或开始时必须停用本品,直到完成检查48小时后,重新测定肾功能为正常才可维续使用(见药物相互作用)。 手术 在全麻、脊髓麻醉或硬膜外麻醉的择期手术前48小时必须停用本品。重新开始用药的时间不得早于术后48小时或恢复进食。且必须测定肾功能为正常。 其他注意事项 -所有患者都必须继续控制饮食,白天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应当规律分布。超重的患者应当坚持限制热量的饮食。 -应当定期进行监测糖尿病的常规实验室检查。 -单独合用本品不会造成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其他口服降糖药(例如磺脲或氯茴苯酸)联合使用时需注意。 -I型糖尿病不应单独应用本品(可与胰岛素合用)。 |
药物相互作用 不建议与以下物质同时使用 酒精 急性酒精中毒与乳酸酸中毒的风险升高有关,尤其是下列情况 ·空腹或营养不良 ·肝功能不全 避免摄入酒精或含酒精的药品。 碘化造影剂 血管内注射碘化造影剂可能会导致肾衰竭,引起二甲双胍蓄积并使乳酸酸中毒风险增加。 在检查开始前或检查期间必须停用二甲双胍,直到完成检查48小时后,重新测定肾功能为正常才可再次使用(见注意事项)。 与以下物质同时使用时需谨慎: 具有升血糖作用的药物,例如糖皮质激素(全身性或局部使用)及拟交感神经药物。需要更为频繁地监测血糖,尤其是在治疗开始阶段。必要时在相应药物治疗期间调整二甲双胍的剂量。 利尿剂,尤其是袢利尿剂,由于具有降低肾功能的可能,因此可能会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与胰岛素合用,降血糖作用加强,应调整剂量。 本品可加强抗凝药(如华法林等)的抗凝血作用,可致出血倾向。 本品与磺酰脲类并用时,可引起低血糖。 |
药理作用 本品为降血糖药。本品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高血糖,HbAlc可下降1%~2%,本品降血糖的机制可能是: ①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 ②增加非胰岛素依赖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如脑、血细胞、肾髓质、肠道、皮肤等; ③抑制肝糖原异生作用,降低肝糖输出; ④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 ⑤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和贮存,降低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 与胰岛素作用不同,本品无促进脂肪合成作用、对正常人无明显降血糖作用,对Ⅱ型糖尿病单独应用时一般不引起低血糖。 |
贮藏 密封保存。 |
有效期 24个月 |
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 |
儿童用药 本品未进行该项试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受试者的肾功能减退很常见,且无症状。当肾功能可能受损的情况下,例如开始使用降压治疗、利尿剂治疗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时,应当特别注意。 70岁以上患者可出现乳酸性酸中毒,宜慎用。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
药物过量 盐酸二甲双胍的剂量增加至85g也没有发现低血糖,但此时已出现了乳酸酸中毒。二甲双胍的大剂量过量或其并存的危险因素可以导致乳酸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是必须住院治疗的医疗紧急事件。清除乳酸和二甲双胍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血透。 |
药代动力学 二甲双胍主要由小肠吸收,吸收半衰期为0.9~2.6小时,生物利用度为50%~60%。口服二甲双胍0.5g后2小时,其血浆浓度达峰值,近2 μg/ml。胃肠道壁内集聚较高水平二甲双胍,为血浆浓度的10~100倍。肾、肝的唾液内含量约为血浆浓度的2倍多,二甲双胍结构稳定,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以原形随尿液排出,清除迅速,血浆半衰期为1.7~4.5小时,12小时内90%被清除。本品一部分可由肾小管分泌,故肾清除率大于肾小球滤过率,由于本品主要以原形由肾脏排泄,故在肾功能减退时用本品可在体内大量积聚,引起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