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code-logo
开放平台
首页
服务文档
首页产品体验试用服务文档
首页药品主数据HCP 主数据医疗智能服务医疗话题图谱药品搜索药品对码服务文档

盐酸二甲双胍片

查看更多药品
基本信息
数据 ID
1942c167ed00381e
药品通用名
盐酸二甲双胍片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11021518
药品类别
化学药品
药品包装规格
0.25g*100片
剂型
片剂
给药方式
口服给药
生产企业
北京京丰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ATC 分类
XA10B
ATC 名称
非胰岛素类降血糖药
是否原研药否
是否通过一致性评价是
上市信息
上市许可人
北京京丰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
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祥瑞大街21号10号楼(605、606车间:片剂生产线)
上市批准时间
2020-01-03
药监局状态正常
是否国产药品否
结构化字段
条形码
6937829601061
医保药品编码
XA10BAE021A001010400062
药品禁忌
重大手术者禁用
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严重外伤者禁用
老年人慎用
严重感染者禁用
肺功能不全者禁用
哺乳期妇女禁用
严重心脏病患者禁用
酗酒者禁用
严重肺病患者禁用
维生素B12缺乏患者禁用
叶酸缺乏患者禁用
铁缺乏患者禁用
孕妇禁用
10岁以下儿童禁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禁用
肝功能不全者禁用
心力衰竭患者禁用
乳酸性酸中毒史者慎用
2型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患者禁用
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禁用
药品适应症
2型糖尿病
高胰岛素血症
药品成分
盐酸二甲双胍
药品说明书
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二甲双胍。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
本品首选用于单纯饮食及体育锻炼控制血糖无效的2型糖尿病。 对于成人,本品可用于单药治疗,也可与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联合治疗。 对于10岁及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本品可用于单药治疗或与胰岛素联合治疗。
规格
0.25g
用法用量
不推荐10岁以下儿童使用本品
不良反应
据国外文献报道: 初始治疗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食欲不振,大多数患者通常可以自行缓解。以下不良反应可能在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时出现。 不良反应发生频率定义如下:十分常见(≥10%);常见(1%~10%,含1%),偶见(0.1%~1%,含0.1%),罕见(0.01%~0.1%,含0.01%),十分罕见(<0.01%)。每个频率组中,不良反应是按照严重程度递减的顺序排列的。 代谢和营养障碍: 十分罕见: ·乳酸酸中毒(见
注意事项
警告 乳酸酸中毒: 乳酸酸中毒是一种非常罕见但严重的代谢并发症,可由于二甲双胍在体内蓄积而诱发,常见于肾功能急性恶化、患有心肺疾病或败血症的患者中。 出现脱水(严重腹泻或呕吐、发热或液体摄入量减少)的患者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并告知医生。 在服用二甲双胍患者中,应警惕使用可以引起肾功能急性受损的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
1.单剂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未发现二甲双胍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改变。 2.二甲双胍与呋塞米(速尿)合用,二甲双胍的AUC增加,但肾清除无变化;同时呋塞米的Cmax和AUC均下降,终末半衰期缩短,肾清除无改变。 3.经肾小管排泌的阳离子药物(例如氨氯吡咪、地高辛、吗啡、普鲁卡因胺、奎尼丁、奎宁、雷尼替丁、氨苯喋啶、甲氧苄氨嘧啶和万古霉素)理论上可能与二甲双胍竟争肾小管转运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建议密切监测,调整本品及/或相互作用的药物剂量。 4.二甲双胍与西咪替丁合用,二甲双胍的血浆和全血AUC增加,但两药单独合用,未见二甲双胍清除半衰期改变。西咪替丁的药代动力学未见变化。 5.如同时服用某些可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如噻嗪类药物或其他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吩噻嗪、甲状腺制剂,雌激素、口服避孕药、苯妥英、烟碱酸、拟交感神经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异烟肼等时要密切监测血糖,而在这些药物停用后,要密切注意低血糖的发生。 6.二甲双胍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因此与蛋白高度结合的药物,如水杨酸盐、氨苯磺胺、氯霉素、丙磺舒等与磺脲类药物相比不易发生相互作用,后者主要与血清蛋白结合。 7.除氯磺丙脲,患者从其他口服降糖药转为用本品治疗时,通常不需转换期。服用氯磺丙脲的患者在换用本品的最初2周要密切注意,因为氯磺丙脲在体内有较长滞留,易导致药物作用过量,发生低血糖。 8.健康人单剂联合使用硝苯地平和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的血浆峰浓度和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分别增加20%和9%,且尿中排泄增加,Tmax和半衰期无影响。 9.二甲双胍有增加华法林的抗凝血倾向。 10.树脂类药物与本品合用,可减少二甲双胍吸收。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二甲双胍可减少肝糖生成,抑制葡萄糖的肠道吸收,并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可通过增加外周糖的摄取和利用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 本品Ames试验、小鼠淋巴细胞基因突变试验、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生殖毒性 雄性大鼠和雌性大鼠给予盐酸二甲双胍,剂量高达600mg/kg/日(按体表面积折算相当于人临床推荐最大日剂量的3倍),未见对生育能力的影响。大鼠和兔给予盐酸二甲双胍,剂量高达600mg/kg/日(按体表面积折算相当于人临床推荐最大日剂量的2倍和6倍)时,无致畸胎作用。哺乳期大鼠的研究结果显示,盐酸二甲双胍可分泌入乳汁,并可达到在血浆的水平。 致癌性 大鼠给予二甲双胍900mg/kg/日104周,小鼠给予二甲双胍1500mg/kg/日91周致癌性研究(这些剂量按体表面积计算相当于二甲双胍临床每日最大推荐剂量2000mg的4倍),雄性和雌性小鼠中均未发现二甲双胍致癌作用的证据。二甲双胍在雄性大鼠中也未发现致癌作用,但在900mg/kg/日的雌性大鼠中,有良性间质子宫息肉发生的增加。
贮藏
密封保存
有效期
铝塑包装:12个月;塑料瓶包装:24个月
执行标准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YBH05682019
儿童用药
本品可用于10岁及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作为单药治疗或与胰岛素联合治疗。参见
老年患者用药
由于老年患者可能出现肾功能减退,应定期检查肾功能并根据肾功能进行调整二甲双胍的剂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 对于计划怀孕或已经怀孕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二甲双胍,但可以使用胰岛素来维持血糖水平,使其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从而降低胎儿畸形的风险。 哺乳期妇女 二甲双胍可以通过乳汁排泄。在二甲双胍治疗期间不推荐哺乳。
药物过量
据国外文献报道,即使二甲双胍服药量达到85g都没有发生低血糖,但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乳酸酸中毒。在良好的血液动力学的状况下二甲双胍可以以170mL/min的速度透析清除。因此怀疑二甲双胍过量的患者,血透可以清除蓄积的药物
药代动力学
据国外文献报道: 吸收 口服盐酸二甲双胍后,血药浓度在约2.5小时(Tmax)后达到峰值(Cmax)。在健康人群中,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50~60%。 进食会减少药物的吸收程度并稍微延缓其吸收速度。进食后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观察到峰值血药浓度降低40%,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减少25%。 分布 二甲双胍几乎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二甲双胍部分进入红细胞。二甲双胍全血浓度峰值低于血浆浓度峰值,但出现时间大致相同。红细胞可能是二甲双胍的第二分布腔室,平均分布容积(Vd)约为1.12L/kg。 代谢 二甲双胍以原型从尿液排出。在人体中未检测到相关代谢产物。 排泄 二甲双胍的肾脏清除率>400mL/min,提示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是二甲双胍排泄的途径。口服给药后,二甲双胍的终末血浆清除半衰期约为3.6小时。肾功能不全时,肾脏清除率会随肌酐清除率下降而下降,因此二甲双胍的清除半衰期延长,导致血浆二甲双胍浓度上升。 在特殊人群中的特征 肾功能不全 目前在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治疗的数据较少,且在这些人群中也没有与肾功能正常患者比较的二甲双胍全身暴露量的可靠估计。因此,应考虑临床疗效/耐受性以调整剂量。 儿童 据国外文献报道: 单剂量研究:儿童患者单次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0.5g显示出与健康成人相似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多剂量研究:数据仅来源于一项研究。儿童患者一天2次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0.5g,连续服用7天,血药浓度峰值和全身暴露量(AUC 0-t)相比服用相同剂量治疗14天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分别降低了约33%和40%。由于药物剂量依据个人的血糖水平进行调整滴定,临床相关性有限。